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25

释放禅修紧张感

Image
我偶尔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由于错误的禅修而导致身心紧张。如果你正处于这种情况,让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如何释放它。 原因:错误的精进 即使你认为自己正在培养善法,放弃不善法,但你所做的可能恰恰相反。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基于对修行的错误想法而 用力 。如果持续这样做,就会在身心里造成严重的紧张,使其难以释放。 解决方法: 系统性放松 此时,只是放弃禅修可能无济于事。而且,如果你这样做,紧张可能会加剧,因为你不得不抗拒该很不舒服的情况。试试这种方法吧: 平息用力。 首先, 停止想禅修 。为什么?在你的脑海中,“禅修”现在已经与“用力”和”紧张”联系在一起了。因此,最好停止想“禅修”。取而代之的是, 要想如何“平息”、“放松”或“平复” 。 改变姿势。 避免正式的禅修姿势。以 散步 取代,让身体放松。如果累了,就以最舒服的姿势 躺下 。 然后,练习 渐进式放松: 首先注意身体最放松的部位。(假设是足部。) 呼吸几次,让身体放松。 将注意力向上转移到有轻微紧张感的部位。 呼吸,让身体放松,一直这么做,直到紧张感不再减退。 将注意力再向上转移。 再次呼吸,让身体放松,一直这么做,直到紧张感不再减退。 继续对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同样的练习。 在此过程中,身体可能会抽搐。这是一个好兆头。这是由于阻塞的能量突然被释放。你可能还会打嗝和放屁。这些也是好现象。这些都是进步的表现。如果你睡着了,也好。醒来后,你可以重新启动这个过程。 重点: 放松只不过是释放肌肉收缩。不要强迫自己放松。 额外支持 如果以上的方法对你没有帮助,可以考虑辅助方法。一种是选择咨询西医。医生可能会给你开一些药片。这并不丢脸——我自己在出家初期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当时我使用了抗焦虑药。如果你比较喜欢传统医学,我建议你去找一位有能力的阿育吠陀(Ayurveda)医生进行治疗。 祝你从紧张中解脱出来!

谨防披着羊皮的狼:免受隐性人格障碍的困扰

Image
有时,我会遇到一些人,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患有人格障碍的人一起生活或工作,因而经受痛苦。意识到这种障碍很重要,因为与患有人格障碍的人在一起是相当令人苦恼的。 说到精神疾病,我们通常会想到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病症。这些病症要么非常明显,要么是人们会寻求帮助的。我们通常不会想到另一类精神疾病: 人格障碍 。 人格障碍有很多种,让我来谈谈其中两种并不那么明显,但为了自身安全,肯定值得了解的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 和 自恋型人格障碍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 。 反社会人格障碍 (ASPD) 这里的“反社会”并不意味着“不合群”。而且,患有这种障碍的人可能看起来非常善于交际。他们的反社会性是指他们对社会规范有敌对或破坏性。 他们缺乏同情心和悔意,可能会有暴力倾向。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善于操纵和欺骗,因此在别人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之前,他们就已经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ASPD 患者的破坏性行为往往与常人大相径庭,以至于很难看得出来。例如,他们会让你相信他们在帮助你,而实际上他们却在毁坏你的生活。他们也会让你错误地认为,你身边的某个人正在恶化你的生活。是的,那些在戏中喜欢把别人的生活搞得一团糟的虚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是存在的。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人很稀有,那就想错了。据估计, 0.6%到3.6% 的成年人患有ASPD  (资料来源: Psychiatry.org) 。因此,我们确实需要警惕这种疾病。 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自我意识膨胀,需要别人的钦佩。他们极度自我陶醉,缺乏同情心,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据估计,美国有 1%到2% 的人口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 (资料来源: Psychiatry.org ) 。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其中一种类型是 隐蔽式自恋型人格障碍 (Covert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CNPD) 。这类型与公然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具有相同的特征,但不同之处在于,CNPD患者害怕在公众面前留下负面形象。因此,他们会用隐蔽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自恋。例如,他们不会公开批评别人,而是冷嘲热讽。他们也喜欢暗地里令人感到内疚。因此,他们的受害者并没有任...

如何应付经常批评你的人

Image
在你的生活中,如果有人经常批评你,那或许是不容易应付的。那个人有可能并不知道他自己所造成的伤害。无论如何,面对问题的人是你,需要为此做些什么的人也是你。你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来停止不断地受到批评。 首先,你需要 找出他这样做的原因 。有几个可能的原因: 他有 被宠坏的特权思维模式 ( spoiled entitlement schema )。他觉得自己有权批评你。 他有 苛刻标准思维模式 ( unrelenting standards schema )。他无法忍受低于自己期望值的标准,他觉得这些标准是正常的、合理的。 他有 自卑思维模式 ( defectiveness schema )。他试图通过贬低他人来让自己感觉更好。 如果他有被宠坏的特权思维模式 ,那么你让他停止批评的机率就非常渺茫。 唯一会令他考虑改变自己行为的办法,就是以不给予他们想要从你这里得到的东西作为威胁,比如工作、食物、住宿、爱情、金钱。如果你有这样的筹码,那么你就可以充分利用它。如果你没有的话,那么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这个人或尽量减少与他接触。 如果他没有被宠坏的特权思维模式,但有苛刻标准思维模式 ,那么你让他停止的机率比上述的人更大。 表达你的感受。让他知道他的批评对你的影响。例如:“当你一直指出我的错误时,我感到很受伤。” 设定界限。首先,确定你愿意接受什么样的批评以及程度。然后,把这些告诉对方。例如: “我要你不再指出我的每一个小错误。但如果你发现我反复犯同样的错误,请告诉我。” “我不喜欢人身攻击。如果你想提供反馈,请只提供建设性的批评。” “我喜欢建设性的批评,但我受不了在短时间内接受太多这样的批评。所以,请让我每天接受不超过一条建设性的批评。” 有可能无论你说什么,对方都不肯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你或许需要尽量减少与此人的接触。 如果他没有被宠坏的特权思维模式,但有苛刻标准思维模式,以此来对抗背后的东西,即他的自卑思维模式, 那么你让他停止的机会可能会更大。 如上所述,表达你的感受并设置界限。如果这些都不能帮助他改变,可以考虑建议他寻求专业帮助。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果你根本无法处理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有能力的治疗师可以为你供支持和适合你情况的策略。 总结 你需要知道公平的批...

一个十多年来无法安睡的人

Image
一位女士带着她的丈夫来找我,因为他有睡眠障碍。 我问:"什么时候开始的?" 他说:"10多年前。"  "在这睡眠障碍开始之前,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我爸爸死了。" "你对这件事感到非常难过?" 他点了点头。 "你哭过很多次?" 他点了点头。 "然后你强迫自己不哭?" 他点了点头。 "然后你就失眠了。" 他点了点头,他的妻子就插话说:"就是了。这就是为什么我禁止他去人家的守灵。就算他只是远远地看到守灵,肯定一整晚都睡不着觉。" 事情确定后,我和他谈起了死亡,帮助他看到死亡的现实性和不可避免性。他非常乐于接受。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他。但大约一个月后,我见到了他的妻子,并借机会询问了她丈夫的情况。她说:"哦,他现在可以睡觉了。"

如何达到经中的禅那

Image
禅那并不是通过试图达到它们而达到的。它们是通过放弃阻碍它们的东西,即“五蓋”而达到的。因此,与其思考如何达到禅那,不如思考如何放弃五蓋。 基本上有两种方法: 建立正念 安定心的个人化修行 建立正念 这通常是先教的。 我们从基本的正念开始,也就是观察身体,即身体在做什么,感觉如何。 其目的是建立正念,即记得觉察、记得放松、记得正见和正确心态。(关于基本禅修的细节,请参考 《开放式觉知禅:简介》 。)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一整天保持觉知,这需要时间和兴趣。当我们能够 持续地保持觉知 时,正念就可以说是建立起来了。 随着觉知越来越强,你会开始较少地注意到身体,而更多地注意到感受。这是自然的发展。更强的觉知是更细腻的觉知,它能够识别更细腻的东西。 然而,请记住,若要超越观察身体, 以正确的观点 (即看到事物的本质) 和正确的态度来练习是很重要的 。当这两个因素到位时,觉知就会带有智慧。只有通过使用智慧,智慧才能变得更强。智慧越强,意识所能识别的事物就越细腻。 之后,你会开始较少地注意到感受,而更多地注意到心境 ;然后最终开始注意到各种现象,包括五盖或五种障碍,即欲望、敌意、昏沉和困倦、不安和内疚及疑惑。 当你能够如实地观察五盖时,就需要在它们有在时认出它们的存在,在它们不在时认出它们的不存在。当某个盖,如欲望,有在时情况是什么样的?当它不存在时,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以这种方式观察,意识会了解到它们不在时会比较平静和愉快,因而倾向于舍弃它们。 安定心的个人化修行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按上述方法修行。然而,当不利的状况出现时,我们可能无法这样修。例如,我们可能被情欲或精神呆滞所淹没。或者我们的思想可能会不知何故变得如此散乱,以至于非常迷失在思想中。不管是什么情况, 只要大部分时间都不能保持正念,这种情况就需要特殊处理。 在Bhikkhunupassaya Sutta (SN47.10) 中,佛陀建议将意识置于“某令[心]明亮的对象”。该经的注释提出了AN11.12中所提到的六种隨念:如来(即佛陀)、法、僧、自己的(良好)行为、自己的慷慨、和神明。根据《MahāNiddesa》的说法,这些隨念适合于那些信气质的人。 但是,如果你不是信气质的人呢?这里有《MahāNiddesa》的一些建议: 对于 貪气质 的人,世尊讲关于不美。对于 瞋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