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佛教对同性恋性行的观点
同性恋性行属于邪淫吗?
你也许熟知“邪淫”这一概念,它是佛教居士应训练自己戒禁的五种基本行为之一。它包括了同性恋性行吗?以下是阿含经里关于戒禁邪淫的解释:
白衣聖弟子離邪婬、斷邪婬,彼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姉妹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為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不犯如是女。(僧伽提婆譯)
有两点需要注意:
- 上述内容显然是针对男性说的。(在佛陀时代,女性一般不能离开家去聆听佛法。)
- 所提到的性伴侣都是女性。
因此,男同性恋性行并不在“邪淫”的范围以内。由此,我们也可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女同性恋的性行为也应该不在“邪淫”的范围以内。
有人可能会说:“说不定同性恋性行是一个相当新的现象呢?可能在佛陀时代还没有这样的事情,这样的人,所以当时邪淫的定义才没有包括这种行为。”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这假设并不正确。我这样说的原因如下。
在律藏(Vinaya Piṭaka)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一种被称为paṇḍaka的人的记载。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意译):
有位paṇḍaka受戒为僧。后来,他去找一些年轻僧侣,要求他们弄污他。他们把他赶走。然后,他又去找一些大只的沙弥(不到 20 岁的僧人),要求他们弄污他。他们也把他赶走。然后,他又去找一些驯马师和驯象师,提出同样的要求。他们弄污了他,然后到处宣扬:“这些释迦僧人都是paṇḍaka。而那些不是paṇḍaka的都弄污paṇḍaka。他们都不是禁绝性行的人。”
这个故事置于禁止paṇḍaka受戒为僧的规定之前。它可能不是真实的,而且听起来相当奇怪,许多律藏的故事也是如此。不过,它确实提供了关于paṇḍaka含义的线索。根据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paṇḍaka 是指对男性有性欲的男性。因此,我们可以相当肯定,paṇḍaka就是“(男)同性恋”的意思。
律藏中还有一个相关的术语:itthipaṇḍakā。Itthi 的意思是“女”。因此,itthipaṇḍakā 的字面意思是“女paṇḍaka”。如果 paṇḍaka 是“同性恋”的意思,那么 itthipaṇḍakā 就是“女同性恋”的意思。
因此,佛陀时代就有这样的人,但同性恋性行并不包括在邪淫的定义中。
同性恋者如何才能避免邪淫?
在上述关于如何避免邪淫的描述中,显然是针对异性恋男性而说的。那么,同性恋者呢?如果他们想成为有戒行的佛教徒,又该如何避免邪淫呢?
我不知道同性恋者是否已经有了合理的准则。那么,请允许我根据上述情况提出这样的建议:
白衣聖弟子離邪婬、斷邪婬,彼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姉妹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為他固定伴侣,有鞭罰恐怖,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不犯如是人。
同性恋性行违反自然法吗?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同性恋性行不违反自然法吗?”这要根据谁的“自然法”呢?就如对异性恋者来说,与同性发生性关系是不自然的,对同性恋者来说,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是不自然的。
请再次参阅关于如何避免邪淫的描述。请注意,这是关于道德,而不是所谓的“自然法”。说到“自然法”,男女之间的口交算“自然”吗?
结语
虽然我们当中的许多人认为同性恋性行有几分不妥,但佛陀并没有将其列入邪淫的定义中。因此,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花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确实需要承认这一点:我们对于对错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们所受灌输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考量,在某些事情上我们的观点可能是错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更客观的心态,重新看待这些问题。
我们多数人从小就被灌输于同性恋性行是错误的,因此很难改变这种观念。然而,需要考虑的是,我们的这种负面观念是否会对那些对同性有欲望的人造成伤害。
最后,我想问异性恋者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天生的同性恋者,并对同性产生了性欲,那么生活在一个人们认为同性恋是错误的世界里,你会有什么感受?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