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慈心理解怒气
第1部分
有些走在心灵之路上的人认为自己不可以对他人,尤其是父母亲生气。不过,他们对自己生气倒是无所谓,甚至可能认为这是一种美德。
怒气就是怒气。无论你对谁或对什么事生气,这仍然是怒气。没有哪种怒气比其他怒气更可被接受(或更美好)。怒气就只是怒气。如果你把怒气看成是自己的,你就会把问题复杂化,从而把你自己困在怒气的模式中。
怒气不是你的敌人(虽然也不是你的朋友)。厌恶怒气又是一种怒气。这样一来,你的怒气就变得更多,而不是更少。
也许你认为自己需要厌恶怒气,这样才能控制它、压抑它。的确,这是有可能的。但这样做,你的怒气还是变得更多,而不是更少。感觉不到怒气并不意味着怒气消失了。事实上,这么一来,你的问题变得更大。
压抑的怒气就像一颗等待被引爆的炸弹。虽然你可能会认为压抑怒气是一种美德,或灵修上的一种必要,但怒气爆发何尝是一种美德呢?灵修上的必要不在于压抑,而在于理解。
当你生气时,你是应该生气的(正如当你不生气时,你是不应该生气的)。我并不是说生气是件好事。我也并不是说你应该对某人表达你的怒气。我的意思是,当有因缘令你生气时,你不得不生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怎么不应该生气呢?我只是说,当因缘具足的时候,应该发生的就会发生,没有其他的可能。
不过,当怒气发生时,你要做的是为怒气的结束创造因缘条件,并学会如何不再生气。这是一项需要理解的工作。
第2部分
正如第1部分所解释的,我们之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有因缘条件让怒气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理解是正见。当我们把它视为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时,我们不试图摆脱它,也不卷入其中。这就是正确的心态。
做到了以上这两点,你就能客观地看待怒气,从而将自己置于适当的位置去进行调查:怒气的原因是什么?我是否有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东西?我要什么?如果你看得到原因(例如“我要他承认他错了”),那么问问自己:是否有任何平静的理由坚持这个想法呢?
如果你看不到,那就随它去吧。不要试图去查出来。还有,不要猜测。猜测不是看见。渴望答案是错误的心态。你已经有兴趣知道了,这就足够了。什么时候能看到取决于因缘条件。
但是,如果怒气淹没头脑,使你无法保持正确的心态,那就先不要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就将注意力放在身上,呼吸,放松。一直这样做,直到你不再被怒气淹没。然后应用正见和正确心态。当这两点都做到位时,你就可以进行调查了。
总结
了解怒气是有效地处理怒气的关键。通过培养一种不执着、观察入微的心态,我们可以调查怒气的根源。这种自我觉知能让我们解决根本问题,并最终防止未来怒气的产生。记住,要有耐心。不要强求答案,必要时先安定心神。如果持续练习,你会发现你的怒气不再那么强烈,也不再那么容易发生。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