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种族歧视:超越标签和自我
让我扩大一下话题。我们也可以基于宗教信仰、国籍,甚至是我们所会说的语言,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或低劣。比如,你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因为你会说英语,而别人不会。它们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种族歧视是基于认同某种特征的倾向,并将其视为自己。然而,实际上,你并不是你的种族——就像你不是你的宗教信仰、你不是你的国籍、你不是你所会说的语言一样。但是,我们可能会认同这些东西,把它们视为自己。
把某事物视为自己之后,基于这一个观念,我们又把另一事物套在别人身上。从而,在我们的心里,他人与我们是不同的。有了这种想法,接下来自然就会做出比较:谁比较好?
用佛教的话来说,这一切都是自我在起作用;而种族歧视,简而言之,就是基于种族的自我作祟。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自我并不是什么真实的东西。它不是你,而只是一种“我”的感觉。它感觉很像你,但却不是你。所以,“自我”是一种误解,一种非常普遍的误解。在佛教中,这种根本性的误解通常被称为“无明”,而无明是痛苦的根源。
因此,如果你减少了种族歧视,你就减少了你的自我,这是往向结束痛苦的一步。
减少内心种族歧视的方法
大量减少种族歧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刻意创造条件,让自己认识其他种族的人,直到成为朋友。只有这样,你才能把他们看成像自己一样的一个人,而非只是把他们看作另一个种族的人。那么,你在心里和他们之间的隔阂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减。
在这过程中,你可能会注意到你心里存在着许多你之前所不知道的偏见。
你可以做的另一件事是,在谈论自己或他人的种族时,注意自己的言语及其背后的意图。注意自己的感受。
对一些人来说,他们的种族歧视也可能是基于个人的自卑感。通过贬低某个种族群体,哪怕只是在头脑里,他们可能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从而补偿自己的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找到减少自卑感的方法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你周围的人也很重要。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你。媒体消费也是如此。媒体对不同种族的描述会影响我们的看法。
摘要
种族歧视不仅是公开的歧视行为,它包括我们基于种族对自己和他人持有的微妙偏见和假设。解决种族歧视问题需要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自我做出划分和比较的倾向。通过培养自我意识、挑战我们的偏见、拥抱同理心和同情心,我们可以努力消除内心的种族歧视。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