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成功?
当人们谈到业力的时候,他们往往把它说成彷如命运,而这并不是佛陀的意思。我们需要牢记,业的意思是“做”。当然,它可以指过去的行动导致现在的结果。但仅以这种方式看待它会剝奪自己的力量。
从技术上讲,当人们把业力说成彷如命运的时候,他们只是指业力的结果,也是有时在原始经文所谓的“旧业”。当遇到旧业时,我们通常会做出不善的回应,即制造新的不善之业。
就生活中总是不成功的问题而言,相关的旧业便是“我是个失败者”的信念或想法(saññā),这想法是基于过去反复的失败经验而形成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我们都会根据这些想法来思考、说话和行动。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是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的。出于对自己是个失败者的想法,不善的业力反应可能包括放弃和消极地过日子,比如以半心半意或草率的方式工作。這樣当然是屈服于那种消极的想法,从而使它持续下去。 >
有时,由于无法忍受失败,人们以避免失败来应付。这可能包括完全回避新的或困难的任务。这样做,就避免了经历失败,但也使我们仍然无法成功。
有些人也可能以争斗来应付,这可能包括不停地逼迫自己去实现不实际的目标。意料之中的是,自己会惨遭失败,从而加强失败感。
要解除这一切,首先要承认自己确实处于这样的状况,这是智慧的最基本步骤。要不然,就不会有任何机会对这种状况做出任何改变。此外,要把这失败感看作是产生出来的东西,而不把它视为自己。这会在失败感和自己之间制造一种分离感。有了这分离感我们才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觉知这个一直在延续失败的东西,而不需要回避它或与之争斗。
如果一个人回避或争斗很久了,无论他多么想要停止,事情可能是很困难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因此,一个人必须找到适当的策略,并有毅力改变它们。否则,就有没机会开始以理解力来引见失败感,以便能够解除它。>
从这种失败感中恢复过来的过程必然是充满挑战的。一个人需要对失败感本身保持警惕,否则它将使人无法做出任何努力。
失败没关系,我们都会失败的,但如果我们从失败中学习,那么我们就没有失败,我们正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