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anuary, 2023

如何让你的静修达到最佳效果

Image
在家居士能够去道场静修的时间一般都很有限。因此,他们想让自己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最大的好处是很合理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我们需要 有关禅修的正确信息 。怎么能确定我们有的信息是正确的呢?如果信息是正确的,它不应该导致我们增加痛苦。反之,它应该引导我们减少痛苦。如果是相反的,那就不可能是正确的信息。 不要想达到什么目标 。否则,你肯定会比静修前更多痛苦。为什么呢?因为那是在培养贪婪。有了贪婪,你就会有意无意地试图操纵你的意识,想使之成为你想要的样子。这种心态使你完全处于错误的轨道上。你不但不会减少痛苦,反而会增加痛苦。 你需要做的是 思考你应该如何练习 :你是否有正确的心态(也就是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心态)?有了正确的心态,你不是想得到什么,也不是想去除什么。有了正确的心态,你要观察和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够制造正确的因缘条件来让心灵成长。 不要与他人比较 ,更不要与他人竞争。请记住:这不是一场比赛,这是将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一种努力。因此,没有必要去注意其他人的表现。 把成功和失败都作为学习的机会。 有时做得好,有时做得不好,这都是免不了的。如果把这两种情况都作为学习的机会,那么无论如何,你都能提高对修行的理解。 不要纠结于姿势。 禅修是精神的工作,而不是身体的工作。当然,有时某种姿势会比其他姿势更适合,但没有所谓的最好的姿势。如果你认为某种姿势是最好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坐姿),那你就会过度地坐。最好的姿势是当下对你来说最好的姿势。 下一个建议是最重要的: 在静修期间之外进行练习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完全忘记禅修,却在静修中表现良好,那是不合理的。你可以把静修当成强化修行的机会,而且静修的确是这样的,但如果你平时不修练,你将很难进入状态。 祝你一切顺利。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成功?

Image
有些人在生活中似乎总是不成功,你可能会说这与业力(kamma)有关。但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对此无能为力,所以他们的余生注定是这样? 当人们谈到业力的时候,他们往往把它说成彷如命运,而这并不是佛陀的意思。我们需要牢记, 业的意思是“做” 。当然,它可以指过去的行动导致现在的结果。但仅以这种方式看待它会剝奪自己的力量。 从技术上讲,当人们把业力说成彷如命运的时候,他们只是指业力的结果,也是有时在原始经文所谓的“旧业”。当遇到旧业时,我们通常会做出不善的回应,即制造新的不善之业。 就生活中总是不成功的问题而言,相关的旧业便是“我是个失败者”的信念或想法(saññā),这想法是基于过去反复的失败经验而形成的。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我们都会根据这些想法来思考、说话和行动。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是被自己的想法所控制的。出于对自己是个失败者的想法,不善的业力反应可能包括放弃和消极地过日子,比如以半心半意或草率的方式工作。這樣当然是屈服于那种消极的想法,从而使它持续下去。 > 有时,由于无法忍受失败,人们以避免失败来应付。这可能包括完全回避新的或困难的任务。这样做,就避免了经历失败,但也使我们仍然无法成功。 有些人也可能以争斗来应付,这可能包括不停地逼迫自己去实现不实际的目标。意料之中的是,自己会惨遭失败,从而加强失败感。 要解除这一切,首先要承认自己确实处于这样的状况,这是智慧的最基本步骤。要不然,就不会有任何机会对这种状况做出任何改变。此外,要把这失败感看作是产生出来的东西,而不把它视为自己。这会在失败感和自己之间制造一种分离感。有了这分离感我们才能够以正确的方式觉知这个一直在延续失败的东西,而不需要回避它或与之争斗。 如果一个人回避或争斗很久了,无论他多么想要停止,事情可能是很困难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因此,一个人必须找到适当的策略,并有毅力改变它们。否则,就有没机会开始以理解力来引见失败感,以便能够解除它。> 从这种失败感中恢复过来的过程必然是充满挑战的。一个人需要对失败感本身保持警惕,否则它将使人无法做出任何努力。 失败没关系,我们都会失败的,但如果我们从失败中学习,那么我们就没有失败,我们正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